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并不矛盾,通过不懈努力,农药企业完全可以与社区周边“和谐相处”。近日,由中国化工报社主办的大型公益调研活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化工行——走进农药行业调研组一行来到了位于马鞍山市的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简称“华星化工”),宽敞干净的道路、随处可见的绿化……当调研组专家走进整洁的厂区时,仿佛置身于一座美丽的花园之中。
生态优先:环保压倒一切
来到公司的污水处理厂旁,一则“创建污染治理先进企业,争当环境保护行业标兵”的标语格外引人注目。“农药企业只有把环保做好了,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厂区工作人员掷地有声的话语给专家们留下了深刻影响。
先后投入上亿元资金用于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目前华星化工拥有了日处理3600吨高盐有机化工废水生化处理装置,32套废气处理装置和6000立方米事故废水应急贮存池等环保设施。废水处理方面,针对日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艺废水毒性强,可生化性差,处理难度大等难题,经过大量调研,公司最终选择了一家专注处理化工废水的新三板挂牌企业承接公司高浓度废水处理技术升级改造工程,双方共同投入8900万元用于废水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实现氨氮、cod指标达标排放。废气治理方面,公司累计投入6300多万元对吡虫啉、杀虫单、杀螟单、氟虫腈、烟嘧磺隆等原药车间的挥发性有机废气进行治理,通过对所有无组织废气进行隔断、集气、密封收集,并汇同有组织废气进行资源化回收和无害化处理,改造后废气得到有效收集并达标排放。危废方面,公司投入1000多万元新建2万立方米的标准化危废仓库,分类、分区存放危废,并安装废气收集治理装置。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放对位置就是资源。在达标排放的同时,华星化工投入763万元实施氟虫腈车间高氨氮废水回收氨水、二甲胺项目以及杀螟丹车间废水回收甲醇项目,最大程度上变废为宝。“既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又降低了废水处理难度,公司这种对废水科学预处理的做法值得行业借鉴!”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环境风险与损害鉴定评估中心曹国志的点评十分中肯。
敢为人先:做好转型的“加减法”
农药企业做“加法”易,做“减法”难,因为“减法”需要勇气,甚至需要自我革命。
做精做强原药产品,大力开发制剂新产品,建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绿色智能化制剂生产线……,去年至今,华星化工在奋斗中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在制剂方面,公司根据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主动对原有的年产2万吨草甘膦原药项目进行升级改造,建成了草甘膦水剂10万吨/年、颗粒剂1万吨/年,助剂4800吨/年的绿色、智能化制剂加工中心。与原生产装置相比,新装置废水减少94%、废气减少93%、固废减少87%、人力成本减少50%,达到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水准。原药方面,公司一方面强化环保治理升级改造装置规范化管理,确保稳定、连续运行;另一方面,公司与湘潭大学等高校合作,对原药工艺流程进行连续化、自动化升级,专注原药生产工艺优化。
科技支撑着企业内生力的发展,华星化工走上了清洁化、绿色化、智能化的科技发展之路。
志存高远:信心源自坚守
回顾走过的岁月,华星化工在奋斗中收获颇丰;展望美好的未来,每一位华星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8年华星化工将集中力量重点做好三件事:第一,全面推进企业精细化管理,深挖潜、强内功,促进各项专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第二,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项目,稳步推进2.4万吨/年特种羧酸酯项目;第三,转型发展绿色化工项目。
“环境保护工作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生命线。华星化工必须谋划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做推动社会进步的现代化化工企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公司将充分把握新时代农药行业、化工新材料行业发展趋势,按照公司五年发展规划蓝图,顽强拼搏,奋发进取,认真践行‘发展企业、贡献国家、服务社会、造福员工’的企业宗旨,不忘初心,再创辉煌!”谈到公司的发展战略,华星化工总经理颜泽彬满怀信心地说。
长江经济带农药行业调研活动简介
为推动中国农药行业绿色发展,中国化工报社近日在南京正式启动了长江经济带绿色化工行走进农药行业调研活动。此次调研紧扣绿色发展主题,在长江经济带覆盖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等10余个省份全面开展走访活动,在揭露违法乱相的同时,还将积极发掘行业中清洁生产、科技创新的典型样板,消除公众对农药的误解,助力行业转型升级。
此次调研活动由中国化工报社主办,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大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大发网站的技术支持,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康宁(上海)管理有限公司、利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作为活动支持单位。